舒淇哽咽表白冯德伦:谢谢你娶一个不常在家的女人
舒淇凭借《女孩》,舒淇拿下了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,哽咽这是表白她第一次当导演兼编剧。
领奖时刻,冯德舒淇激动得哽咽,伦谢感谢了团队小伙伴、谢娶投资人、舒淇前辈、哽咽家人,表白尤其感谢冯德伦,冯德“感谢一直非常支持和包容我的伦谢先生,谢谢他娶了一个不常在家的谢娶女人”。
冯德伦隔空凡尔赛:又赢?舒淇家里没位放啊导演!果然糖还是哽咽老的甜。
舒淇说到这部电影,表白“希望受过伤的女孩们能勇敢走出自己美好的未来”。
从剧透就能看出,《女孩》是一部半自传电影,高度贴合舒淇自己的经历,有家庭暴力、母女羁绊、女性成长多条支线。背景是1980年代,迷惘中长大的林小丽遇见自在生活的李莉莉,第一次看见世界的色彩。
女主的名字林小丽,取自舒淇的本名林立慧。还没上映,关注度已经拉满。
媒体热衷渲染她从艳星到导演的逆袭,但当对女性的关注点聚焦在多穿或少穿了哪一件衣服的时候,世界已经变得太狭窄了。
我更想追溯,从被全家否定到被全球认可,她是怎么走出创伤,疗愈自己的。
这与几乎每个人有关——你在少年时,是否曾被打压、否定、嘲讽?是否曾被困在潮湿的雨季,怎么也没有力量走出来?
舒淇的人生开局就是烂牌,“我没有童年”。
妈妈18岁就生了她,过两年生下弟弟。自己根本还是孩子,完全不懂养育子女,骂女儿最多的一句就是“怎么会有人长得像你这么丑?”情绪失控就对她打骂。
爸爸暴戾,喜怒无常。舒淇小时候每次一听到他摩托车回家的声音就特别害怕,能跑多远就跑多远,三更半夜也要躲起来。
一家四口挤在一室一厅,厕所是公用,洗澡只能在厨房。
她特别敏感叛逆,学会了抽烟、喝酒、打架,五年离家出走二十多次,跟一帮朋友狂飙机车,后背、腿脚留下许多疤痕。
有一次出了车祸躺在医院,妈妈一进门就对她劈头盖脸大骂。
可是妈妈走出病房后,在走廊上哭得声嘶力竭。她和很多人一样,终生都学不会表达爱。
舒淇说年轻的自己就像一条船,一直在漂泊,看到有港口可以靠了就停一会,再漂到另一个港口。
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,舒淇16岁就在懵懂状态下去做模特,20岁独自去香港,拍《玉蒲团》成名,却也留下长久难以甩掉的负面标签。
初到香港,她住闷热狭窄的地下室,白天拍戏,晚上对着广播电视逼自己三个月学会粤语,三年里几乎没休过假。港片黄金时代虽然远去,她依然搏出了一片立足之地,直至获得第16届金像奖最佳女配角,转型实力派。
1998年演《玻璃之城》,很多人觉得她配不上黎明,各种谩骂讥讽,她顶着巨大压力拍完,没想到上映之后大获成功。
2005年刚拍完《最好的时光》,舒淇患上抑郁症,每天喝酒、吃安眠药,依然无法入睡。蔡康永在节目上问:“做演员开心吗?”她瞬间失控,哭到停不下来,节目只能暂停录制。
她一度非常害怕看见侯孝贤,但也是他,成了她的贵人。
在《刺客聂隐娘》剧组的时候,侯孝贤问:“你要不要当导演?”这是第二次这样问。她难以置信,“你真的觉得我可以吗?”侯孝贤答,是的。
贵人的出场,并不是身罩圣光,脚踏祥云,他们往往以最寻常的方式,不经意间出现。
幸好,她接住了。
逐渐走出早年阴影之后,舒淇因为稀缺的“松弛感”“活人感”备受女生们追捧。
但起初,她却是装的。
“其实从来都没有自信过,都是装出来的。比如走红毯的时候,(会害怕)衣服到底好不好看、美不美,拍戏的时候,适不适合这角色,演得好不好……所有的自信都是因为很多不自信的累积,你必须要把这个东西克服,必须得走出那一步。”
对待别的事,其实也是这样——允许害怕,允许恨意,允许逃避,允许自己一度零落枯萎。然后用腐烂的过往,滋养心智的重生。
对父母,并不逼迫自己一定要原谅,要和解。她只是尽力逃离他们,逃得远远的。然后在漫长的求生中,自然而然理解了可悲之人的可怜之处,生出慈悲之心,消解了过往,而不是强行与谁和解。
因为不强迫,她才能够在获奖的时候,坦然感谢了父母。
对恋爱,无论黎明、张震还是王力宏,她都曾被挑剔、被刁难、经历波折无疾而终,最终与相识超过二十年的好友冯德伦结婚,不硬凹大女主独美的流行人设,也不苦苦纠结“到底是友情还是爱情”,参透了生活的本质就会明白,长久陪伴的第一性原则是彼此舒适,而不是追究一个名词解释。
也因为明确地知道,一个原生电池不足的人,很难成为一个有能量的父母,所以她选择了不强求、不伤害。她养猫咪狗狗,收集各种可爱玩偶,满足依恋需求,也很好不是吗。
所以,她一切的经历明明很苦,却并没有被迫害感,她把自己重养了一遍,直至如今49岁,在入行的第30年,拥有了花白的头发,和山水万重之后带伤的坦然。就像王菲的歌,“赠我一场病/又慢慢痊愈摇风铃/赠我一场空/又渐渐填满真感情。”
从受害者,到主导者,对于舒淇来说,这是比获大奖更为珍贵的事。
心理学有句很著名的话:自我并不是一个固定实体,而是一种持续被构建的体验。接近禅宗说的“无住为本”。
所谓翻盘,大约就是——正视痛苦,逃离伤害,接纳自我,疗愈重构,活在当下,保持正念。
你说呢?
(责任编辑:百科)
-
男乘客从列车上铺跌落砸伤10岁女孩致骨折 女孩母亲:他失去联系,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
近日,朱女士在某平台上发帖讲述,她今年8月带着孩子乘坐火车时,一名男乘客从上铺摔落,砸到了睡在下铺的孩子的大腿,导致孩子股骨骨折。这名男乘客虽然陪同她们去了医院,但孩子做完手术后,对方表示手头没钱,要 ...[详细]
-
端午小长假期间,泉州市在继续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,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,加快推进旅游市场复苏,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和惠民措施,为市民游客营造热闹又安全的旅游环境,端午假期旅游市场呈现 ...[详细]
-
本报讯 记者吴志明 游怡冰 通讯员姚钦地 刘伟岗)记者昨日从泉州市气象台获悉,受低层切变影响,26日傍晚开始泉州市山区部分乡镇出现了明显的强对流天气,局部短时雨强极其猛烈,尤其是永春县城的一小时降水量 ...[详细]
-
东南网6月16日讯本网记者 陈诗婷 通讯员 苏晓晖 薛缤勇)日前,记者获悉,2020年上半年泉州市新增注册商标4万多件,目前有效商标注册量突破44万件,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位;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59件 ...[详细]
-
近日,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)主办,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承办的第3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 2022)举行,福建代表队获得了1金8银2铜的好成绩,其中泉州学子勇摘1枚铜牌,这枚奖牌的 ...[详细]
-
哺乳室整洁温馨本报讯 记者吴志明 文/图)设立“爱婴哺乳室”、加大控烟宣传和劝导……昨日,记者从泉州火车站获悉,作为城市的窗口,该站多措并举助力创城 ...[详细]
-
西瓜可以说是贯穿夏秋的美味水果。即便已经立秋,守着空调吃西瓜的也大有人在。但你知道吗?那口甜到心坎的瓜,可能暗藏“甜蜜刺客”。有人吃完化身“喷射战士”、有人血糖“坐过山车”、有人越吃越“上火”……今天 ...[详细]
-
最近,女演员郭彤彤自曝打“白发针”2个月效果甚微,相关话题冲上热搜,引发了网友对“白发针”的讨论:钱花了,针扎了,罪受了,结果就这??所谓“白发针”,其实不是什么神秘黑科技,它的主要成分是腺苷钴胺一种 ...[详细]
-
建筑工人管张伟,今年56岁,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北京天安门广场重大活动的装置搭建任务。2019年,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,他拼装过“红飘带”的弧度;2021年建党百年庆典,他组装过年号台的“彩虹桥”。 ...[详细]
-
本报讯 通讯员 林真真 记者 吴丽娇)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,今年,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交通民生工程计划实施农村公路路网建设200公里以上,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00公里以上,改造危桥15座以上。目前, ...[详细]